顯示具有 C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2011年七一遊行 - 反對地產霸權!

網誌日期:2011-07-02 18:50
 
「撐小販市集.抵抗地產霸權」七一大遊行
 

  「地產霸權」肆虐全港,以致今年七一遊行也用「反地產霸權」為其中之一的主題。商場式經濟透過市區重建及新市鎮規劃極速擴展,商場管理者(尤其是領匯)以瘋狂加租的方式,迫小商戶在捱貴租的壓力下無奈結業,繼而順理成章地引入財雄勢大的連鎖式集團,以賺取巨額租金盈利,令致社區裡可容納小商戶營生的空間越來越少,街舖也逐漸消失。
 
  小販行業,是小商戶、小市民在地產霸權的威迫下僅存的謀生空間,也是抗衡、反擊地產霸權的重要據點。因此,我們要奮力保護小販行業,並擴大小販行業的生存空間,令基層市民留有一個安居樂業的機會。
 
  天水圍,是其中一個徹底展現「地產霸權」威力的社區。
 
  天水圍由單一地產商發展,與政府簽訂的合作協議,限制了區內多元經濟活動,領匯壟斷街市令天水圍物價貴過灣仔,貴租迫小商戶結業並甘願冒險推車仔做小販。然而,嚴苛的小販管理政策,不斷在前線執法人員與小販之間製造矛盾和衝突,小販因逃避檢控而發生的意外不斷發生,五年前,天水圍便有一賣山草藥的小販伯伯因逃避食環署追捕而遇溺身故。於是,小販們組織起來,齊心全力「撐小販」。

  因為天水圍一幫小販街坊,為了打倒「地產霸權」,決定以小販的「木頭車」應戰。當天,天水圍一幫小販街坊及天水圍居民一同到達維園的足球場。決定「以木頭車推倒地產霸權」為主題,參與是年的七一大遊行。他們亦聯合 社區發展陣線 合辦一「七一街站」,派發冰凍毛巾、天水圍魚蛋 和 西米露糖水為遊行人士「打打氣」!

5月25日「立即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行動

網誌日期:2011-05-27 14:30


 
社區發展陣線,聯同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街坊工友服務處等多個民間團體約二十名代表於5月25日到美利大廈示威,要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立即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社區發展陣線陳宇翔表示:「現時可加可減機制與通脹數字(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掛勾,通脹數字愈高加價愈高,但基層工友人工根本追不上通脹,機制完全沒有反映市民承擔能力。」

局方原定明年下旬進行檢討,但陳指如沿用現時機制,通脹數字繼續上升,港鐵明年將會再次啟動機制加價,市民壓力只有增無減,所以立即檢討是必須的。團體遞上請願信,並要求會見鄭局長,但局方暫沒有回應。

 
團體其後遊行至中環港鐵站反對港鐵加價,批評港鐵年年賺錢仍加價,吸盡市民血汗錢,完全沒有社會責任。另外,團體要求改革月票制度,推行跨線路月票制度。詳細,可參考我們的立場書及聯絡我們。

 
 我們強烈建議:
1.    立即檢討可加可減機制。
2.    要求機制內加入真正反映民生及市民承擔能力因素。
3.    要求定立可加可減機制檢討時間表,引入公眾參與及在檢討期間凍結加價。
4.    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理應重新監管港鐵票價調整機制。
5.    港鐵作為全港最大型公共運輸事業企業,需要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全面改革月票制度。
6.  要求鄭汝樺局長及港鐵代表會見居民。
立場書內容:
    統計處於3月尾公佈2010年第四季工資指數,港鐵公司隨即宣佈啟動可加可減機制將於6月加價2.3%(現更改為2.2%)。去年港鐵已在反對聲音下加價2.05%,今年又在通脹不斷的情況下加價。港鐵代表宣稱是尊重可加場可減機制,將按機制今年6月加價。港鐵作為全港最大公共運輸交通工具(載客量每天近四百萬人次)仍然在去年勁賺120億及通脹高、民生困苦的情況下,以尊重機制為由加價,完全不顧企業社會責任。本團體質疑為何當初定立機制可令港鐵在通脹不斷的情況下加價,而且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竟然無權阻止加價。
   港鐵連續兩年加價核心問題根本源於可加可減機制,據整個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有很多不合理地方。在516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中,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表示將於2012年下旬才檢討有關機制,即是說港鐵將可在明年再一次加價才會進行檢討有關機制。現時基層勞工已追不到通脹,港鐵還可以不斷加價,這是十分不合理的。我們多個民間團體要求政府立即檢討可加可減機制。並要求港鐵公司全面改革的月票制度,以減輕居民生活負擔。

可加可減機制與通脹掛勾?
    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最不合理的地方是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作為基數。在運輸及房屋局早前提及有關可加可減機制的文件中,表示消費物價指數是反映市民的承擔能力,而運輸業的名義工資指數則反映成本。以運輸業的名義工資指數反映成本尚可了解,因這亦算是商業營運,但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反映市民的承擔能力是不合理的。要知道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只是反映物價的升跌、反映通脹/通縮的重要指標,現在機制使港鐵在通脹愈上升的情況下,將票價調升更大幅度,這不是很荒謬嗎?況且通脹是不能代表市民承擔能力的增加,因為物價上升,並不代表市民的工資都會必然上升。最新公佈的實質工資指數,即反應市民真實購買力的指數是-0.3%,反映市民真實購買力下跌。在民生愈困苦的情況下加價不是趁火打劫是什麼?
   最新(五月二十三日)政府統計處公佈的4月份消費物價指數為4.6%,反映通脹壓力不斷上升,有不少經濟學家預計年尾的通脹率達6%。如以現時可加可減機制運作,單以消費物價指數計算明年港鐵就已經可以加價3%。現時機制根本未能反映市民承擔能力,所以政府必須立即檢討這不合理機制。

可加可減機制雙重標準
     第二個不合理的地方是巴士及港鐵同時有運作可加可減機制,但整個票價調整機制卻完全不同,有雙重標準之疑。現時,港鐵可以可加可機制每年直接調整票價,而巴士公司則只可以可加可減機制的結果向運輸及房屋局提出加價申請,最後由行政會議作最後審批。行會除了考慮可加可減機制外,還考慮其他一籃子因素,包括:1. 自上次調整票價以來營運成本及收益的變動、2. 未來成本、收益及回報的預測、巴士公司需要得到合理的回報率、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負擔能力及服務的質和量。問題就在於當初政府為何放棄可監管港鐵票價的權力?反而對巴士公司,政府卻除有較全面的票價監管機制外,仍有批出專營權的權力。是政府當初「愚蠢」,還是有意放棄呢?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理應重新監管港鐵票價調整機制。

生產力因素過於保守
    另外,在港鐵合併草案中列明票價調整公式中的生產力因素在2013年前是零,2013年後是0.1%。現時公式中生產力因素的指標對票價調整幅度完全沒有影響,而將來的影響亦會甚微。本團體質疑當時制定生產力因素指標時是過於保守。07年港鐵合併後,每日乘客量立即增加近一百萬人次,08年營業額亦增加70多億元。合併後的效益對港鐵是相當龐大的。生產力因素真是如合併前所定那樣輕微嗎?

 
企業社會責任何在?
 港鐵在去年純利達120億下,仍堅持以股東利益為由,連續兩年啟動票價調整機制加價。港鐵作為全港最大型公共運輸事業企業,其每日影響超過全港一半人口,企業社會責任何在呢?而且港鐵現在仍是以政府為最大股東,政府不是以服務市民,保障市民生活作為首要目標嗎?但在現時機制下,政府沒有權力監管,機制本身亦不能確保港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下,所以機制需要加入反映民生及貧窮的社會指標,以平衡公共事業只為股東利益的思維。在巨額盈利下,港鐵本身亦需要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向市民大眾,特別是居住偏遠地區市民提供更多票價優惠。

 
全面改革月票制度
    現時港鐵提供的月票制度只限於東鐵或西鐵線,居民只能在東鐵或西鐵沿線享受優惠,不包括其他線路。如果居民需要前往其他線路,即使已購買月票,都需由轉線站另加收費,對負擔亦重。特別是對居住偏遠的居民,交通開支平均佔收入10%15%。港鐵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以惠及市民,港鐵是需要改革現時月票制度,提供跨線路的月票優惠。港鐵可參考外國鐵路服務經驗,提供跨線路的月票/日票制度,如讓市民可購買西鐵及荃灣等的跨線路月票/日票制度。

貧富翁大作戰II @ 天水圍

網誌日期:2011-03-03 22:29
 
「做窮人註定一世捱窮? 做富翁一定位高權重? 做窮人抑或做富翁, 是靠雙手.聽命運, 還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電台繼去年製作窮富翁大作戰後, 再接再厲, 繼續探討香港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工作零散化及低薪、青年就業及發展機會不足、跨代貧窮、露宿者、偏遠地區貧窮化(規劃性貧窮)和長者貧窮等問題。窮富翁大作戰第二輯找來六位政商界名人及富豪後代體驗貧窮,探討如何透過分配資源及制訂社會政策改善貧富懸殊困局。
2011315()那一集, 便是探討天水圍社區的問題, 參加者將會體驗小販及跨區工作的生活, 了解天水圍是否存在著壟斷、物價高、交通費高、屋邨管理過份嚴苛等種種阻礙居民自力更生和養家的因素。請大家密切留意, 多多支持!
以下是社區發展陣線.天水圍社區發展計劃之社工黃穎姿姑娘, 於協助拍攝後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


多得天水圍街坊協助拍攝「窮富翁2, 讓我有機會去港台一遊!! 

今日是「窮富翁2」的首播記者會, 看過第一集, 很好看, 完全感受到節目製作團隊的誠意! 各位請千萬別錯過這節目, 逢星期二晚 7pm 無線翡翠台。315是有關天水圍的一集, 萬勿錯過!!
與幾位編導閒聊, 知道他們很希望透過此節目, 為基層朋友做點事, 帶來一點點的改變。我們都無法估計, 節目播出後會有怎樣的迴響和效果, 但在拍攝的過程裡, 我就已經感覺到那點點的改變了
參加者(富翁)對基層朋友生活處境的深切體會, 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貧窮問題; 讓我更驚喜的是, 協助拍攝的街坊們, 從害怕面對鏡頭, 害怕被親友認出, 到現在能夠坦然地、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處境, 豁然地答應讓我放她們的相片在網絡上; 從抗拒、逃避、否認, 到接受、承認、面對, 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轉變。 這種轉變, 就是我們社工常掛在口邊的「充權」。



透過節目製作人與參加者的訪談, 街坊們重新檢視、重構(reframe)自己的生活處境, 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問題和所面對的困難, 明白到這並非只是個人的責任, 經濟結構、社會政策、社會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力量, 是社會裡原來還有很多很多人是明白的, 理解的, 支持的, 並正在努力地做著各種各樣事情, 去嘗試令這些不公義的情況有些改變。
我們的力量是多麼微少, 但當這些微少的力量都結聚在一起, 並繼續累積下去, 改變仍是有希望的!! 今天盡力讓它開花, 總有一天能看到它結果!!
相關網址: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richmate2&d=2011-03-15&p=5007&e=133746&m=episode

天水圍天光墟計劃會議

網誌日期:2011-01-26 17:01



《天水圍物價比較追蹤調查》發佈記者招待會

網誌日期:2011-06-23 14:58
 
《天水圍物價比較追蹤調查》發佈記者招待會
「通脹物價持續上升 圍城物價依然最高﹗﹗」



    統計處公佈的二零一一年四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二零一一年四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同月比較,上升4.6%。當中,更能反映基層生活情況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更上升5%。在物品細項中,食品物價上升8.9%。食品價格上升令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沉重。
     有見及此,社區發展陣線聯同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繼年初後,於6月中再進行一次<天水圍物價比較調查>,探討天水圍、灣仔、元朗及屯門必需品的最新價格,以了解四區基層市民的真正情況。
     社區發展陣線及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於2011622日,星期三當天舉行有關<天水圍物價比較追蹤調查> 的發佈會,就天水圍的物價作評論及分享



而當天下午,無線電視新聞記者亦邀請天水圍街坊就天水圍物價現況進行採訪。期後並與街坊一同 購物買餸!



窮富翁大作戰II : 親子集團百家寶行政總裁變天水圍師奶

網誌日期:2011-03-16 23:24
 
錯過了直播的朋友,可於Youtube重溫!
這集是有關天水圍居民的生活和謀生出路,

1) 介紹片段
2) 2011-3-15 上集
3) 2011-3-15 下集
請各位多多支持,觀賞後發表意見!謝謝!
延伸閱讀:"1982年官商協議限制商業發展 種下天水圍「悲情」禍端"

傳媒報導:18區交通津貼研究發佈會

網誌日期:2010-10-13 02:24


明報 2010.10.07

社區發展陣線-「天水圍社區發展計劃」是什麼?

網誌日期:2008-08-01 01:54
社區發展陣線(Community Development Alliance)是:
1. 由一群致力推動社區發展工作的前線社工、來自各大專院校社工系的教授學者及學生所組成。
2. 我們以「凝聚弱勢社群.推動社區發展」為宗旨,宣揚社區發展服務的精神,關注影響基層市民和弱勢社群的社會政策,捍衛及拓展用於貧乏社區的資源。



為了實踐我們的理念,我們於2008年8月開始,在樂施會的資助下,於天水圍北開展「天水圍社區發展計劃」。
我們全力關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需要,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透過居民會議,聆聽居民意見、共同分析生活問題的出現原因、與目前經濟結構和社會政策的相關性等。
透過組織居民成立關注組,深入認識社會政策,再向相關政府部門、立法會或區議會議員反映意見,進行遊說及爭取工作,使政策不足和不公義的地方得以改善。



過程中,亦令到基層市民意識到自己的公民權利,掌握表達意見的途徑,同心合力創造公義的社會。
我們的工作目標:
1. 連繋地區網絡.協助基層發聲
2. 團結居民聲音.強化民間力量
3. 促進公民社會.建立平等公義

查詢電話:34820622 / 91648782  / 635056598
聯絡人: 黃姑娘、陳生、江生
地址: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12室